羅培躍《匠心琢玉 源于敬畏》
羅培躍,1977年生,揭陽人,現為廣東省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副會長、揭陽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副會長、揭陽市玉器產業協會副會長、中國工藝美術產業創新發展聯盟理事、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理事。國家高級技師(一級)、中國青年玉石雕藝術家、廣東省玉石雕刻大師,揭陽市工藝美術大師、藍城區優秀專家和拔尖人才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陽美翡翠玉雕代表性傳承人。從事玉雕工作二十多年,擅長雕刻手把件、牌子、擺件等玉器,作品以巧雕、薄胎為特色。其作品多次獲得中國工藝美術“百花獎”、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、中國工藝美術“國藝獎”等國家級、省級獎項,受到廣大收藏愛好者的喜愛。
在“2016中國首飾玉器百花獎評選暨第二屆中國玉石雕藝術大師、第四屆中國青年玉石雕藝術家評審活動”中,我市7位玉雕工藝師獲得“中國青年玉石雕藝術家”稱號,羅培躍是其中之一。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陽美翡翠玉雕代表性傳承人,在羅培躍看來,每次創作、每次獲獎、每次授徒,都是為了更好地傳承玉文化。
出生于書香門第的羅培躍,自幼對書畫及傳統文化耳濡目染,畢業后師從玉雕名家林育先生學習玉雕設計、雕刻技藝,擅長雕刻器皿、動物等玉器,作品以巧雕、薄胎為特色,充分展現了“新、奇、俏、特、絕、精”之優點,“融古于今”,自成一格。在20多年的治玉實踐中,羅培躍掌握了玉石特性,具備了算料準、設計巧、工藝精之特點。他創作的《吉祥如意》對碗薄如蟬翼、輕若鴻毛、亮似琉璃!捌髅箢愑衿魈吞偶妓嚤仨毦,掏膛掏得不好作品就廢了!绷_培躍告訴記者,玉雕器皿在玉料上也十分講究,它包括器身、器蓋以及各種裝飾物,必須在同一塊玉料上取出,保證玉色的一致性!耙患赖挠衿髂哿舜笞匀坏木A和匠人的智慧技巧,讓人有一種賞心悅目之感,甚至能直達內心,在精神上產生共鳴!比缃竦乃,已經能創作出上乘的薄胎玉器,但他每年仍堅持創作,在創作過程中不斷琢磨和升華。他經常跟徒弟們說:“在玉雕事業中我們永遠都是學生,因為需要學的東西、需要掌握的東西太多了!睘榱俗屪约旱淖髌犯忻栏、更具內涵,羅培躍還專門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進修,與其他藝術家交流學習,汲取經驗和靈感。
生命需要延續,玉雕事業需要發展,玉文化更需要有人來傳承。如今的羅培躍,不僅對自己的創作有了更高的要求,同時也多了一份使命感。在他看來,每一個行業要持續健康發展,都離不開傳承,然而傳承不等于照搬照抄,還需要與時俱進、需要創新。因此,他以唐代名作《五牛圖》為藍本進行創作,初衷是想以玉雕的方式,讓更多的人了解、認識這件國寶,同時也是以一種創新的形式,傳承歷史文化、傳統文化。
回想20多年學藝和成長的經歷,羅培躍發現,做玉雕最重要的素質其實還是堅持!坝衿髟谧聊r須精益求精,就是慢工出細活、細致與耐心的考量,沒辦法急于求成!绷_培躍認為,玉雕貴在鍥而不舍、精益求精。行業都是人做出來的,還是要取決于人。只要每個做玉人都能兢兢業業,那么就不愁玉雕事業不發展,不愁沒人傳承。
□ 《三江瞭望》期刊記者 陳冰虹/文 林碧鴻/攝